近期对 Vultr 新加坡机房的测试引发了不少关注。很多用户关心:Vultr 云服务器到底如何?新加坡机房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是否依然适合国内三网使用,运行速度是否理想,整体硬件性能是否能满足日常任务需求?本文整理了多项测试数据,带大家深入了解这一机房的各项指标。
首先,从硬件配置来看,该机房的处理器一般选用 AMD EPYC™ 系列中的 7702、7702P 或 7662 之一。对于多数应用场景,这样的配置已经能够较好地支撑常规计算任务。此外,本站测试时默认开启了网络加速技术(BBR)并配置了广播 IP,硬盘 I/O 速度大约在 351MB/s 左右,足以满足大部分数据读写需求。通过 FIO 工具对硬盘进行读写测试后,测试结果显示其表现稳定,性能数据符合预期。
在网络性能方面,我们通过国内三大运营商的节点进行测试。数据表明,在非高峰期,小鸡服务器的上传下载速度表现良好;而在晚高峰骨干网拥堵期间,速度数据则出现明显下降。对比不同区域的节点测试结果(亚洲、欧美等),可以看出网络延迟和带宽表现存在一定差异,其中亚洲区域内数据波动较为明显。进一步的跨区域测速也揭示了,从新加坡机房访问欧美节点时,传输时延和带宽表现均需考虑绕行问题。
另外,测试还对从国内各大运营商回程线路做了详细检测。结果显示:
• 电信线路:数据路径通常绕经新加坡、日本、美国等多个节点,再沿着多个骨干传输回国,部分节点采用的是较为拥堵的中转方式;
• 联通线路:以欧洲某些骨干作为中转,再从德国法兰克福转回来,经过多重绕行;
• 移动线路:根据用户所在城市不同,路径有所区别,北京方向可能经过美国节点直连,上海方向则经由欧洲中转,而广州方向依赖从美国西雅图返回的路线。
综合各项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:
1. 性能方面:该 Vultr 新加坡机房的硬件配置足以应对一般应用场景,CPU 与磁盘 I/O 均展现出稳定的性能表现,不必过多担心处理能力问题。
2. 网络方面:由于三网接入均需经过多次转发和绕行,目前的新加坡节点在国内环境下并不是最优选择,尤其在高峰期网络延迟和带宽均会受到较大影响。如果业务对网络质量要求较高,需要特别关注绕行路径和节点拥堵情况。
总体来说,Vultr 新加坡机房在硬件性能上能够满足常见任务,但在网络传输方面,由于多条国际线路绕行问题,可能会影响部分对实时数据传输敏感的业务。对于追求高网络稳定性的用户来说,选择部署位置时应结合实际使用场景和地理位置综合考量。本文的测试数据和分析,旨在为有意使用 Vultr 云服务器的用户提供参考建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