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级解析|技术科普|体系详解 揭秘Tier1到Tier4层级区别与应用

  在选择VPS服务时,许多小型供应商会承诺若在线时间低于99%即可退款,这背后的原因其实与数据中心的等级划分密切相关。了解Tier1至Tier4各等级的定义,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服务质量的差异。

  根据美国国家标准学会(ANSI)于2005年批准的TIA-942标准(数据中心电信基础设施标准),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可用性被划分为四个等级,分别称为Tier 1、Tier 2、Tier 3和Tier 4。这些等级反映了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和年平均故障时间:

  - Tier 1:可用性99.671%,年平均故障时间约28.8小时,属于基础认证。

  - Tier 2:可用性99.741%,年平均故障时间约22小时,达银级认证。

  - Tier 3:可用性99.982%,年平均故障时间约1.6小时,获金级认证。

  - Tier 4:可用性99.995%,年平均故障时间约0.4小时,属白金级认证。

  不同等级之间的主要差别体现在基础设施的冗余和容错能力上。Tier 4为最高级别,而Tier 1和Tier 2、Tier 3和Tier 4则分成两个较为接近的档次。目前国内提供的数据中心服务大多为IDC,绝大多数属于Tier 2等级,主要差异在于配电和制冷设备的能力上。

  Tier 2等级的数据中心采用单回路设计,存在单点故障的风险。而Tier 3则设有多个独立备援电力和冷却路径,允许一条通路正常工作时,另一条通路进行维护和测试。建设Tier 3级数据中心的成本高昂,通常需要数亿元投资。

  具体来说,Tier 3数据中心具备以下特点:

  - 具备冗余部件和备援容量组件。

  - 多条独立的电力和制冷分配路径供给计算机设备,任何时刻只需一条路径运作。

  - 所有IT设备均为双电源设计。

  - 可以实现并行维护,即在不影响计算机硬件运行的情况下,进行计划内的维修、维护、组件替换和系统测试。

  - 计划内维护不会造成系统中断,但计划外故障可能会影响整体运行。

  - 维护期间使用备份容量部件和备用路径,降低设备损坏风险。

  若客户有更高业务需求,可通过增加成本将Tier 3数据中心升级至Tier 4,实现更高级别的保护。Tier 3级数据中心的可用率高达99.982%,大幅降低了服务中断的可能性。

  理解以上标准,有助于消费者更理性地选择VPS服务,识别那些夸大承诺的小商家,以及认识到更高等级数据中心所带来的稳定性保障。

分级解析|技术科普|体系详解 揭秘Tier1到Tier4层级区别与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