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2010年以来,虚拟主机到VPS的转变似乎发生得异常迅速。曾几何时,我们还在使用带有CPanel或DirectAdmin面板的传统虚拟主机,而如今,不少人已经熟练掌握了Linux VPS,甚至直接操作无面板环境。如果你现在还不会玩转VPS,都不好意思和圈内人交流。
当年DreamHost每月9美元的虚拟主机,如今只需15美元一年就能买到BuyVM等商家的VPS,还附送独立IP。服务器价格也大幅下降,从动辄两三百美元一个月降至三四十美元起步。对于想涉足IDC行业的人来说,只要增加一点成本,一百多美元就可以开始售卖VPS产品;而销售虚拟主机则更为简单。
国外IDC市场竞争激烈,各大厂商不断通过升级配置、降低价格来吸引用户。例如Linode,在2012年底将硬盘容量从20G提升至24G,涨幅达20%,但价格不变;2013年3月流量从200G暴增至2000G,提升九倍,同样未涨价。同一时期CPU核数翻倍,从4核升至8核,内存也由512M升级到1G,这些都没有额外收费。
其他供应商同样动作频频:VPS.NET将CPU主频从0.6GHz提升到1.2GHz,内存由384M扩容至512M,同时数据中心数量增加,但价格反而下调了2美元。而DigitalOcean则以5美元/月的低价提供512M内存、20GB SSD硬盘和1TB流量套餐,将性价比推向新高。
独立服务器领域同样风云变幻。ThePlanet与SoftLayer合并后打造出全球最大的数据中心,而WholesaleInternet等老牌厂商把独立服务器售价压低到40多美元每月。Enzu、DirectSpace等小型IDC加入搅局,使得市场更加多元化,有时甚至用不到20美元就能租下一台基础独立服务器。
再来看虚拟主机市场,当年DreamHost 8.99美元/月、Bluehost 6.99美元/月的定价已成历史。Godaddy如今12美元/年不仅包含空间,还赠送com域名。而EIG集团则通过收购iPage、FatCow、Netfirms等众多品牌,占据了大量市场份额,无论是域名注册还是各类托管服务,都难以避开其身影。这种趋势导致行业巨头愈发强大,小型服务商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。在某些细分领域,大型集团形成事实上的垄断格局——虽然表面上选择依然丰富,但实际可选项却越来越有限。
国内方面,目前仍是阿里云、新浪云、百度云、腾讯云以及盛大等几家大型企业占据主要地位,自卖自夸。一旦放开政策,引入外资参与,中国IDC市场势必迎来新一轮混战,也有望推动本土硬件条件进一步改善和升级。
信息参考来源:国外主机测评及公开资料整理